移至主內容

2025教育創新100:AI時代 幫助孩子成為更有智慧的人

臺北市數位實驗高級中等學校

臺北市數位實驗高級中等學校
臺北市數位實驗高級中等學校(T-School)成立於2022年,學校的教育理念為「廣闊探索、天賦自由」,旨在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潛能。T-School的課程設計打破傳統,採用五大模組:自我發展、文化社會、學科知識、個別需求及畢業專題。這些模組不僅強調知識的獲取,還重視技能的培養,並融入21世紀必備的6C能力(如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花蓮縣宜昌國小資優班

花蓮縣宜昌國小
我們是一群來自花蓮縣宜昌國小,三到六年級的學生團隊。雖然我們只是小學生,卻希望能透過感受問題並付諸行動的歷程,成為真正能關心環境,且樂於將溫暖與關懷力量傳遞給身邊的人。我們相信即使是小學生,只要想改變世界,也能擁有無限大的力量!

花蓮縣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

花蓮縣政府教育處
[在花蓮大山大海間,為孩子打造AI賦能的教育共學網絡]我們是花蓮縣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致力發展符合花蓮教育特質的創新教學模式。在太平洋與中央山脈間,許多小校分散各地,教師常孤軍奮戰,學生學習機會受限。為此,我們推動「小校教育生態圈」與「國中小攜手工作」,透過AI科技與共學機制,讓學校有支持夥伴。我們運用各AI工具,協助教師備課設計適性課程,透過Padlet等數位平台,促進師生跨校共學、…

葉庭甫/盧韋丞/THEATER社群

葉庭甫/桃園市立武陵高級中等學校、盧韋丞/新竹市立建功高級中學
同時榮獲「誠致程有威先生教育科技獎」佳作

蔡紫德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以真實世界為題,跨域科技為鑰,以學習打開視野,邁向「更好」的未來。

藝遊未盡:52週美感探索團隊

音樂、視覺、表演教師/中央及地方藝術輔導團成員
一年52週美感探索團隊由四位跨縣市、跨領域的藝術教師組成:張超倫(雲林國小音樂教師)、林美宏(北斗國中表藝教師)、張琬湄(新莊國小視藝教師)、呂宜璋(中山國小表藝教師),皆為中央或地方藝術輔導團成員。我們用四年的時間,共備、試教、修正,只為實現一個願景:「讓藝術課更貼近真實生活,以更多元有趣的圖像方式呈現。」這段歷程,是我們生命中無可取代的教育旅程。

表達實踐專題社群

彰化縣立成功高中
彰化縣立成功高中「表達實踐專題」社群於106學年成立,為提升學生表達能力,開設校訂必修「表達實踐專題」課程運作至今。社群有國、英、數、自、社及音美體等20位領域教師加入,每年皆由社群內不同老師擔任授課教師、社群領召與活動負責人。表達不只是口語技巧,而是一種對生活與社會的回應。學生在課程中學習ORID& PREP表達架構,透過 SDGs 永續議題練習在真實情境中表達立場,…

觀i永續

林仟弘、趙淳雅、劉羿潁、王孝瑞、劉彥廷、蔡美娟/桃園市立觀音高中
觀i永續社群由桃園市立觀音高中國、高中教師組成,自107學年度起從讀書會出發,逐步發展為跨年級、跨領域的教學團隊。我們以教育為橋,串連地方歷史、自然資源與在地議題,設計多套具系統性的教學模組,如「VR遊觀音」、「Planet713能源轉型計畫」、「觀音綠智慧課程」與「國際好友遊觀音」,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深化學生對永續議題的理解與參與。近期也與觀音農會、在地工業區商家合作,…

走讀雲林創新社群

國立土庫商工 (胡鈞淇、沈昌懋、黃源順、謝秀珍、楊喬琍、劉瀚鄖、廖明儀、呂怡慧、黃夢真)
走讀雲林創新社群是由橫跨共同科與專業科目的老師組成。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不再只是老師的身分,而是轉換成學習者,親自去體會雲林這片土地的風俗民情,探索在地的獨特產業,與業師交流,學習到更多不在校園,也不在備課用書的知識。回到校園,我們成為知識轉譯的資訊搬運工,一起思考如何將收穫,轉化為學生可以理解的課程。我們深信老師必須有輸入,才會有輸出,所以我們必須先學習當學習者,才能引導學生學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