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8教育創新100:適性學習—成就天賦,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適性學習

成就天賦,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2017年,《親子天下》從體制內到體制外,從政府、學校到民間,找到130位教育創新領袖,一起大膽想像,相互激盪學習的未來。今年,第二屆「教育創新100」於3月啟動,我們希望,持續號召積極的創新教育家,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
 

教育創新,從4P啟動

— 親子天下執行長 何琦瑜

《親子天下》在2017年舉辦第一屆「教育創新100選」,募集連結了130位教育創新的實踐領袖,包含體制內外的教育工作者、公益組織與民間企業,期望透過媒體和平台的角色,讓更多創新教育的行動者,分享串連,互為夥伴,一起為我們的孩子,為明日的教育鋪路。(2017第一屆大事紀)

雖然只有一年的時間,我們已經看見各種連結和激盪。去年六月的共創會之後,這一百多位領袖跨界互助,產生1+1大於2的效應。例如,台中教育局長彭富源,會後立即提供資源,協助台中市獲選的9位夥伴,實踐他們的建議與計畫。體制內外的學校教育和年輕教育創業者,也有了跨界合作的起點:南大附小的溫美玉老師,找來教育桌遊創業團隊綿羊犬,到教室帶領孩子體驗玩桌遊學歷史的「史前歷險記」;台北市興雅國中林淑媛老師,與20歲創辦NPO的楊德恩合作,把「品格籃球」帶入國中校園;LIS與阿滴英文,和體制外實驗學校如無界塾、羽白群學展開課程合作;成大蘇文鈺老師帶著團隊,到台東「孩子的書屋」,帶偏鄉孩子學習程式設計課程……

為了讓改變加速度,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2018年,《親子天下》決定持續舉辦「教育創新100」專案。三月開始,展開第二屆創新夥伴的募集。2018年的募集,除了延續上一屆的核心精神:強調永續可複製的系統性實踐,用創新解決當下困境的教育行動外;我們更進一步希望,將今年的主軸,聚焦在「適性學習」。我們希望尋找,不論是運用新科技,或是透過課程設計、教學策略、個人化的學生素材等等,設計出以學生為本位,看重個人化差異,適性而教的創新教育解決方案。 談到教育創新,MIT的研究團隊,為了幫助年輕人發展成為創意思考者,發展出一套4P指導原則:專案(Project)、熱情(Passion)、同儕(Peer)、玩心(Play)。

PROJECT:專案導向的學習任務設計
PASSION:看重學習者興趣與熱情
PEER:建構學習社群,創造同儕合作互助的機會
PLAY:誘發玩心,啟動內在動機的設計

簡而言之,MIT教授、Scratch 開發者瑞斯尼克認為,培養創意的最好辦法,就是支持人們進行以他們的熱情為基礎的專案,同時要跟同儕合作,並且要具備玩樂精神。 在基礎教育現場,若我們要激發學習者主動學習的動機,幫助學生依據自己的特質,發展出自己的學習路徑,主動建構知識與世界觀,4P原則,是教育工作者在設計教學策略與課程時,一個簡單重要的檢視指標。

此次「教育創新100」的募集,我們也特別希望找到符合4P精神的提案與行動,参與募集的夥伴,可以特別凸顯,在您的學校經營、教學設計、NPO的服務或是企業的解決方案,是否看重4P精神,創造適性化學習的氛圍與架構。

我們相信,適性學習的教育現場,是要擺脫填塞、灌輸知識的工廠思維,設計出能讓孩子有機會,依據自己的特質和需要,透過不斷創造、修正、測試,建構自己的知識系統和學習循環。

2018年的「教育創新100」,也首度嘗試打開華人教育圈,邀請兩岸三地的教育夥伴。《親子天下》特別和中國「21世紀教育基金會」、「香港教育城」合作,希望擴大教育交流互助的視野,創造新的火花。

很多人問我,教育創新每年選100個夥伴,會不會一下就選完了?今年第二屆會不會無以為繼?我個人很樂觀的相信,我們處於知識和學習大轉型的時代,轉型的痛苦和需要,也就是創新和創造力的沃土。做為媒體,我們希望能夠募集資源,提供舞台,讓教育創新的領袖和夥伴,擴大影響力,鼓勵後進者勇敢採取行動,一個嶄新的教育生態圈和教育產業正在成形,我們需要更多的100+,前仆後繼,一起打造台灣為亞洲教育創新的中心。教育創新之島的大夢,邀請你一起來行動!

教育創新100時程
2018/02/16

募集啟動

首度邀請兩岸三地
   教育創新夥伴參與!
2018/04/16

報名截止

歡迎自薦或推薦,
 把握時間趕緊報名!

2018/05/22

名單公布

100位教育創新領袖登場

2018/06/09

頒獎共創會

共享榮耀
交流與激盪

主辦單位
共同推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