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華 政大商學院教授 曾任政大校長、教育部長。研究專長領域為策略管理、產業與競爭分析、知識經濟、創新與創造力教育等。 評審感言 大環境支持教育創新,創新的能量與速度才會強大教育創新的核心是教師熱情,願不願意關心學生、去改變或是突破,這是第一個關鍵。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清楚看到今年無論從投件的數量或是他表達的內容,在這個部分其實都愈來愈強。創新的第二個層次是,在既有的工作上不只能做好本分的事情,而且能精益求精。在我們看到的案件裡,多數都是這類。但如果從狹義的創新關鍵來看,其實真正希望看到的創新是無中生有,或是重新組合既有的資源。如果從這個面向,我覺得今年沒有太多讓人家眼睛一亮的案子,顯然台灣的教育創新已經進入一個盤整期。過去這幾年大家所做的事情,都在現有的軌道上,希望做得更好。但是在形式、模式或是科技工具上根本性的翻轉,則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努力。我覺得在這次評審過程可以看到,創新是一個擴散的過程,從個人逐漸變成一個團隊,團隊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甚至影響到主管機構。今年可以看到更多創新的案例從個人,感染到更多的人一起做,形成團隊,他們都是從個人的力量逐漸有個團隊的力量,這個團隊力量代表他們會影響更多人。更可喜的是,教育創新是被社群或周遭環境所接受的,包括縣市政府會認同、周遭同事會接受,整個社會對新事物是抱著積極的態度看待。這件事從創新的觀點來看是好的,也會成為更多創新的重要基礎,當這樣的能量愈強,創新的速度會愈快。
大環境支持教育創新,創新的能量與速度才會強大
教育創新的核心是教師熱情,願不願意關心學生、去改變或是突破,這是第一個關鍵。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清楚看到今年無論從投件的數量或是他表達的內容,在這個部分其實都愈來愈強。
創新的第二個層次是,在既有的工作上不只能做好本分的事情,而且能精益求精。在我們看到的案件裡,多數都是這類。
但如果從狹義的創新關鍵來看,其實真正希望看到的創新是無中生有,或是重新組合既有的資源。如果從這個面向,我覺得今年沒有太多讓人家眼睛一亮的案子,顯然台灣的教育創新已經進入一個盤整期。過去這幾年大家所做的事情,都在現有的軌道上,希望做得更好。但是在形式、模式或是科技工具上根本性的翻轉,則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努力。
我覺得在這次評審過程可以看到,創新是一個擴散的過程,從個人逐漸變成一個團隊,團隊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甚至影響到主管機構。今年可以看到更多創新的案例從個人,感染到更多的人一起做,形成團隊,他們都是從個人的力量逐漸有個團隊的力量,這個團隊力量代表他們會影響更多人。
更可喜的是,教育創新是被社群或周遭環境所接受的,包括縣市政府會認同、周遭同事會接受,整個社會對新事物是抱著積極的態度看待。這件事從創新的觀點來看是好的,也會成為更多創新的重要基礎,當這樣的能量愈強,創新的速度會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