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8教育創新100:適性學習—成就天賦,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陳雅慧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總編輯

曾任天下雜誌副主編。2010年加入親子天下,從財金領域轉到教育,在親子天下建立了縣市教育力調查、多次負責國際採訪、重要教育政策和台灣實驗另類教育深度報導。

評審感言

在教育創新行動中發現,原來自己不寂寞

評審會議前一週,主持了一場活動,聽到一個用教育改變偏鄉的故事。一個年輕人叫做黃雅聖,畢業後就回到故鄉台南後壁投入了偏鄉的學生補救教學,沒有想過什麼特別偉大的起心動念,只是想到當年母親曾經因為沒有錢可以補習,放棄學業,現在自己有能力,想成為當年母親想要遇到的人。雅聖他埋著頭在做這些事情,其實非常挫折,過程中,也不知道怎麼定義自己。但是當有機會踏出來,發現有很多資源願意投入,其實有很多人和自己做同樣的事情,聽到這故事,我第一個反應是,明年一定要邀請雅聖來參加教育創新一百,讓他有機會遇見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

回想去年親子天下決定投入舉辦第一屆的教育創新一百,起心動念就是因為看到台灣從體制內外、企業和非營利組織、還有許多年輕人創業都看到教育改革的這個方向,但是彼此缺少連結與認識,很希望有機會創造連結的平台,讓夥伴們可以遇見彼此,分享教育創新的經驗,讓改變可以更快更有效率。過去一年,我們的確驚喜的看到第一屆的夥伴們,有很多自發性的串連,有了更多的行動想像和實踐。

今年報名的人數比去年大幅成長,讓我們看見台灣教育創新的活力。在評審過程中,有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一,教育生態多元,我點開看到的第一個申請案,看文字還沒有特別意外,但點開介紹影音,看到的居然是一個目前就讀高中的學生,目前就讀斗南高中的王如璇,她透過走進國中和國小,以課程和工作坊帶著比她小沒有多少的學生能夠更認識和喜歡上母語。其他的入選者,都有跨校和跨年段的合作、各種科目從閱讀到公民、體育、藝術領域的創新教學行動、博物館還有企業的跨界合作,非常精彩。

二,公部門的積極投入,這次也有許多公部門的計畫和專案投入,公部門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分配資源,而是建構支持系統和整合資源,協助由下而上的動能。

三,創新的深化,這一次報名的件數將近五百件,所以評選時,幾乎是每五件只能選一件,面對許多精彩的行動介紹,在選擇時的標準就是這個創新是否幫助學習的深化,是否不只是一間教室的改變,而是串連了不同的力量讓改變更深。

很遺憾的是有近四百件遺珠,我們期待明年繼續看到這些行動的後續,謝謝大家,明年見。

其他評審

TOP